对广大番茄种植户来说,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番茄病害的防治,因病害发生具有多样性和严重性,番茄损失率可达20%~30%,少数高达65%以上。因此对番茄病害要高度重视,发病初期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,减轻病害的发生,保证番茄的丰产丰收。
1. 番茄早疫病[1]
症状:叶片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,后呈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黑褐色,中央灰褐色,有同心轮纹,果实受害,多在果蒂附近开始,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,病斑凹陷,有同心纹,生有黑色霉层,病果易开裂,提早变红。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发病条件:高温高湿有利发病,气温15℃、空气相对湿度80%以上开始发病,气温在20~25℃、连续阴雨时病势加重。
防治方法:(1)选用抗病品种 :如毛粉802,齐研矮粉、美国大红等,并进行种子消毒。
(2)加强田间管理: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。二是增施基肥,尤其是磷钾肥。三是合理密植,注意通风降湿,及时打枝、打杈和摘除老、病叶,清除病果及病残株。四是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,避免叶面结露,防止空气湿度过大。
(3)药剂防治:苗期开始用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,每隔7~10天喷药1次。
2. 番茄晚疫病[1]
番茄晚疫病又称疫病,对番茄露地栽培为害相当大。
症状: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渐为暗褐色、黑褐色,潮湿时,病部边缘着生白色霉层。果实受害,多在青果时果面形成油渍状暗绿色至棕褐色病斑,病部呈不规则云纹状扩展。病果质地硬,潮湿时病斑长有少量白霉。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发病条件: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。在前茬是茄科作物,低洼地,排水不良,浇水过多,氮肥过多,植株徒长,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(1)选用抗病品种:如中蔬4号、强丰、佳粉10号等。
(2)加强田间管理: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;二是选择地势高、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番茄;三是合理密植,控制浇水,降低湿度,及时打枝打杈搭架,以改善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。
(3)药剂防治: 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800倍液或58%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~500倍液,上述药物应尽可能交替使用。
3. 番茄病毒病[1]
症状:花叶、蕨叶和条斑三种症状。
发病条件:首先高温干旱利于病毒病的发生;其次分苗、定植、整枝、打杈、摘心、绑蔓等操作不当,均能导致病毒传染;另外,氮肥施用过多、植株组织生长柔嫩、土壤瘠薄、板结粘重、排水不良均会加重病害。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防治方法:(1)选用抗病品种。
(2)种子消毒 :播前用清水浸种3~4小时,再放入10%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40~50分钟,捞出后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;也可用0.1%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30分钟。
(3)实行轮作:实行两年以上轮作,并结合深翻使带毒植株残体腐烂。
(4)早期防蚜:高温干旱年份要及时喷药治蚜,可采用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~3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4. 番茄叶霉病[1]
该病发展快,常在短期内严重为害番茄,造成很大损失。
症状:叶片发病先从叶面出现淡黄色褪绿斑,叶背面着生灰白色斑点,其褪绿部分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,并逐渐呈黄褐色或褐色。叶背面病斑上生成霉层,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,叶片干枯卷曲。果实发病常在果蒂部发生近圆形硬化凹陷的黑色硬质病斑。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发病条件: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。病菌在4~32℃均可发病,而以20~23℃最适宜。空气相对湿度在 90%以上适宜病害流行。
防治:(1)选用抗病品种:如佳粉15等。
(2)加强田间管理:涝时注意排水,降低湿度。
(3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可喷施 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或 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及1∶1∶200~250倍波尔多液等。每隔5~7天 喷1次, 连续3~4次。
5. 番茄溃疡病[1,3]
对番茄危害大,损失严重。
症状:幼苗时期感染从叶缘开始,从下部向上萎蔫,叶缘和叶脉之间逐渐变为黄色、褐色,有的叶柄或胚轴会出现溃疡且凹陷的条斑,最后导致病株枯死或者发育不良。
发病条件:适宜生长温度为25~29℃,致死温度为53℃。天气温暖潮湿。叶面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。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后,通过整枝、打杈或损伤的根系等途径传播蔓延。并可由种子远距离传播。
防治方法:(1)选用无病种子,播前进行种子消毒,采用 1.05%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20~40分钟,催芽前须用清水将药剂冲洗干净,或用55℃温水浸种10分钟。
(2)合理轮作: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。
(3)加强检疫:在种子、种苗和果实调运时,要严格检疫,防止病菌扩散。
(4)药剂防治:发现病株可喷施 0.025%的链霉素溶液、或0.02%的新植霉素溶液隔6~7天喷1次,连续喷4~5次。
6. 番茄青枯病[1]
防治方法:(1)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:如合作918、汇赢268、红玉586。
7. 番茄猝倒病[2]
症状:发生于苗期。幼苗受害后,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,病部很快变黄褐色,并缢缩呈线状,由于病情的迅速发展,可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,幼苗即折倒。有时幼苗尚未出土,胚茎和子叶就已经腐烂。苗床开始发病仅个别幼苗表现病症,并以此中心向周围扩展,湿度大时,幼苗成片猝倒。病苗残体表面及附近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。
防治措施:(1)苗床土消毒:常用的药剂有代森锌、多菌灵、拌种双、福尔马林等。
具体方法:一是用 50%多菌灵或 40%拌种双,每平方米 8—10 克,如前配成药土施用;
二是用福尔马林熏蒸,在播种前 2—3 周,为床土耙松,浇洒 100 倍液的福尔马林,每平方米床土用药液 2—4 千克并用塑料布或用麻袋覆盖 4—5 天,然后揭去覆盖物耙松处理过的床土。2 周后,待药液充分挥发后可播种;
三是有条件的,可采用蒸汽加温处理,进行苗床土消毒。发现少量病苗时,应拔除病株,撒施少量干土或草木灰去湿,适当通风排湿;及时分苗。
(2)药剂防治:进行局部施药,抑制病害发展。可选用的药剂有:75%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,或 64%杀毒矾M8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,或 72.2%普力克水剂 400—600倍液浇灌,每平方米 2—3 升,隔 7—10 天 1 次,视病情防治1—2 次。或用 64%恶霜灵+代森锰锌 550 倍喷雾,安全间隔期 3 天。
8. 番茄立枯病[2]
症状:幼苗期均可发病。病苗茎基变褐,后病部收缩细缢,茎叶萎垂枯死;稍大幼苗白天萎蔫,夜间恢复,当病斑绕茎一周时,幼苗逐渐枯死,一般不倒伏。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,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,是本病与猝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。
防治措施:(1)加强苗床管理,注意提高地温,科学放风,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、高温条件出现。
(2) 苗期喷洒 01%-0.2%磷酸二氢植宝素 7500-9000倍液,增强植株抗病力。
(3)用种子重量 0.2%-0.3%的 40%拌种双、50%多菌灵拌种。
(4)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。可单用 40%拌种双粉剂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也可用 40%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1∶1 混合剂,以每平方米苗床施药 8g 处理土壤,处理时先将药剂加 5kg 细土混匀,下铺 1/3,上盖 2/3(方法同猝倒病)。
(5)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喷淋 20%甲基立枯磷乳油(利克菌)1200倍液,或 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 倍液,或 5%井冈霉素水剂 1500 倍液,或 15%噁霉灵水剂 40 倍液。
猝倒病、立枯病混合发生时,可用 72.2%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加 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淋,每米 2-3L,视病情隔 7-10d 一次,连续防治 2-3 次。或用 72.2%霜霉威水剂 800倍喷雾,安全间隔期 5 天。
9. 番茄脐腐病[3]
10. 番茄裂果病[3]
番茄裂果更多信息请点链接:原来这才是裂果的四大原因,缺钙的“误会”太大了!
11. 番茄畸形果[3]